最近有朋友問我「88cm 多少尺」,這個問題其實很常見,特別是買衣服或量傢俱尺寸的時候。台灣雖然是用公分當主要單位,但老一輩還是習慣用台尺來量東西,所以知道怎麼換算真的超實用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生活常用的長度換算,保證看完下次就不會再搞混啦。
首先來解決「88cm 多少尺」這個問題,其實1台尺等於30.3公分,所以簡單計算一下就知道88公分大概是2.9尺左右。不過要注意喔,台灣講的「尺」跟中國的市尺(33.3公分)不一樣,跟英制的英尺(30.48公分)也有微妙差異。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的換算方式,買東西的時候可以對照看看:
長度類型 | 換算比例 | 88cm換算結果 |
---|---|---|
台尺 | 1尺=30.3cm | 約2.9尺 |
中國市尺 | 1尺≈33.3cm | 約2.64尺 |
英制英尺 | 1呎=30.48cm | 約2.89呎 |
說到這個,前陣子幫阿嬤買布才發現,傳統市場的布攤老闆都還是用台尺報價。像上次要買做窗簾的布,老闆說「一尺45元」,當下還真的愣住想說要怎麼換算。後來才知道原來台灣的布匹買賣、木工裝潢這些行業,到現在都還是習慣用台尺當單位,連鐵窗師傅量尺寸都常聽到他們說「這個要做幾尺幾寸」。
如果是網購傢俱或衣服就更需要注意了,特別是買國外網站的時候。像有些歐美品牌的尺寸標示用英寸,這時候就要先換算成公分再看適不適合。我自己的小技巧是記住1英吋=2.54公分,這樣看到標示36吋的電視,馬上就能知道是約91公分,比直接心算88cm多少尺還要更常用到呢!
88cm到底等於幾尺?台灣人最常問的尺寸換算
每次買窗簾、量身高或是挑選家具時,總會遇到「88cm到底等於幾尺?」這種讓人頭痛的尺寸換算問題。台灣雖然已經普遍使用公制單位,但老一輩還是習慣用台尺、英吋這些傳統單位,讓年輕一代常常霧煞煞。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幾個最常見的尺寸對照,下次遇到就不用手忙腳亂拿計算機啦!
先講最重要的換算基準:1台尺=30.3公分,這個數字要記好!所以88cm除以30.3,大約就是2.9尺左右。不過實際生活中大家常會直接說「差不多3尺」,這樣比較好記也方便溝通。像買布的時候,老闆問你要幾尺,直接說3尺他們就懂了。
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最常問的尺寸對照表,包含常見的窗簾、身高和家具尺寸:
公分(cm) | 台尺(近似值) | 常見用途 |
---|---|---|
60cm | 2尺 | 標準書桌高度 |
88cm | 2.9尺 | 常見茶几高度 |
90cm | 3尺 | 一般房門寬度 |
120cm | 4尺 | 單人床寬度 |
150cm | 5尺 | 兒童身高參考 |
180cm | 6尺 | 標準雙人床寬度 |
特別要注意的是,台灣講的「尺」有時候是指台尺(30.3cm),有時候是指日尺(30.0cm),像榻榻米尺寸就是用日尺計算。如果是買建材或裝潢,最好再確認一下是用哪種尺,差這0.3公分累積起來可是會差很多的!像系統櫃的尺寸如果沒算好,可能就會卡到天花板或牆角。
另外在買進口服飾時,尺寸標示又更複雜了。美國用英吋、歐洲用公分、日本用「號」,真的是會讓人選擇困難症發作。建議可以隨身帶捲尺,或是先查好自己平常穿的尺寸對照,網路上也有很多換算工具可以用。不過最保險的還是實際試穿,畢竟每個品牌的版型都不太一樣。
為什麼台灣人老是在問88cm等於多少尺?原來跟這些生活日常有關!
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,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「88cm等於多少尺?」這個問題。其實這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大有關係!台灣雖然使用公制單位多年,但老一輩還是習慣用台尺、台斤這些傳統單位,特別是買布料、量家具時最容易遇到換算問題。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有趣的現象,順便幫大家整理實用的換算表。
說到88cm這個數字特別常出現,主要是因為它剛好是常見家具、門框的標準尺寸。像一般房間門寬度大約88cm(約2.9台尺),IKEA的書櫃深度也常是這個尺寸。老一輩師傅習慣說「兩尺八」,年輕人聽到公制單位就頭痛,自然會上網狂搜換算方法。另外網購買衣服時,韓國、日本尺寸標88cm腰圍,阿嬤看到標籤第一句話肯定是:「這係幾寸腰?」
常見物品 | 公分(cm) | 台尺(約) | 使用場景 |
---|---|---|---|
標準房門寬度 | 88cm | 2.9尺 | 裝潢、買家具 |
男性腰圍 | 88cm | 2.9尺 | 網購褲子、健康檢查 |
書櫃深度 | 88cm | 2.9尺 | IKEA家具組裝 |
窗簾寬度 | 88cm | 2.9尺 | 居家佈置 |
這種單位混用的狀況在台灣特別明顯,菜市場買菜用台斤、加油站加公升、身高講公分、土地用坪計算。年輕一代在學校學公制,回家聽長輩講台制,難怪會出現「88cm等於多少尺」這種搜尋熱潮。更不用說裝潢時師傅說「這個櫃子做三尺二」,年輕屋主馬上要拿起手機換算成公分才知道實際大小。這種文化差異甚至影響到網購,很多賣家會特別標註「88cm(約2尺9)」來避免客訴呢!
其實這種單位轉換的困擾,也反映出台灣社會的有趣現象。我們既保留傳統文化習慣,又接受國際化標準,兩種系統並存雖然有時候會造成混亂,但也讓生活多了些趣味。下次聽到長輩說「那個櫃子三尺半」,別急著頭痛,記得88cm約等於2.9尺,這樣大概就能想像出實際大小啦!
買窗簾必看!88cm到底要算幾尺才不會買錯,這個問題真的困擾超多人啦!每次去窗簾店看到標價寫「每尺計價」就頭痛,到底我家窗戶88公分要怎麼換算?別擔心,今天就來幫大家搞懂這個超實用的換算技巧,以後買窗簾再也不怕被店員問倒!
首先要知道台灣窗簾常用的單位是「台尺」,1台尺大約等於30.3公分。所以最簡單的算法就是把公分數除以30.3,像88公分的話就是88÷30.3≈2.9尺。不過實務上窗簾店都會建議直接進位,因為要考慮到車縫和打折的布料損耗,所以88公分通常會算3尺比較保險。
這邊整理一個常見窗寬對照表給大家參考:
窗寬(cm) | 換算台尺 | 建議購買尺數 |
---|---|---|
60 | 1.98 | 2尺 |
88 | 2.9 | 3尺 |
120 | 3.96 | 4尺 |
150 | 4.95 | 5尺 |
實際去買窗簾的時候還要考慮幾個重點:首先是窗簾的款式,如果是打折簾或蛇行簾,布料用量會比平面簾多1.5-2倍;再來是窗簾盒的深度,如果要做雙開簾就要把總寬度x2;最後別忘了問清楚價格是含工還是純布料,有些店家報價很便宜但車工費另計,加一加反而更貴。
特別提醒大家,現在很多窗簾店都有提供免費到府丈量服務,與其自己量得心驚膽跳,不如直接請專業的來!尤其是特殊形狀的窗戶或要裝羅馬簾、捲簾的情況,讓師傅現場看最準。記得把窗戶周圍的家具配置和插座位置都告訴師傅,這樣才能避免窗簾裝好後發現卡到冷氣或遮到開關的尷尬狀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