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首前人種樹歌聽到哭! |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歌詞超暖 | 麥卉唱出台灣人的感恩心

最近在YouTube上聽到一首很溫暖的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歌》,旋律輕快又帶點懷舊感,歌詞寫得超有共鳴,讓我想起阿公阿嬤那個年代打拼的故事。這首歌用簡單的比喻,講出台灣人最懂的道理:現在我們享受的一切,都是前人默默付出累積下來的。

這首歌的歌詞很有意思,把台灣社會的發展歷程都寫進去了。像是早期農業社會的辛勤耕耘、工業時期的工廠打拼,到現在科技業的蓬勃發展,每個階段都有無數人付出汗水。我特別喜歡其中一段歌詞:「一粒米仔百粒汗,一代傳過一代人」,完全道出台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。

說到這首歌的創作背景,其實跟台灣近年的社會氛圍很有關係。現在年輕人常抱怨買不起房、薪水低,但這首歌提醒我們要懂得感恩,因為:

年代 重要建設 帶來的影響
1950-60 十大建設 奠定台灣經濟基礎
1970-80 科學園區 創造科技產業聚落
1990- 民主化進程 建立自由社會環境

我發現這首歌在KTV點播率越來越高,可能是因為它唱出了跨世代的心聲。年輕人聽到會想起爸媽的辛苦,長輩聽到則覺得自己的付出被看見了。有次在家庭聚會時播這首歌,阿公還跟著哼起來,說這比那些情情愛愛的流行歌有意義多了。

這首歌的MV也拍得很用心,用黑白畫面呈現早期台灣的街景,再慢慢轉成彩色的現代都市。最感人的是結尾畫面,一群小朋友在公園大樹下玩耍,正好呼應「乘涼」的意象。看完真的會讓人思考,我們這一代要種下什麼樹,讓未來的孩子也能享受蔭涼。

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歌


誰唱紅了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》這首歌?

說到台灣經典老歌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》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「寶島歌王」洪一峰!這首歌在1960年代紅遍大街小巷,洪一峰渾厚溫暖的嗓音把這首勸世歌唱得深入人心,連現在阿公阿嬤輩的台灣人聽到前奏都會跟著哼兩句呢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這首歌其實是洪一峰與作詞家葉俊麟的黃金組合作品,他們合作過超多經典台語歌。歌詞用「種樹乘涼」這個簡單的比喻,講做人要懂得感恩的道理,完全打中台灣人重視人情義理的性格。當年沒有網路宣傳,全靠電台放送和黑膠唱片,就能讓全台灣人都會唱,真的很厲害!

歌曲資訊 詳細內容
原唱 洪一峰
發行年份 1962年
作詞 葉俊麟
作曲 洪一峰
語言 台語

後來這首歌也被很多歌手翻唱過,像江蕙、余天、蔡小虎這些大咖都唱過自己的版本。不過要說最經典的,還是洪一峰原汁原味的詮釋。他唱歌時那種誠懇的感覺,就像鄰家阿伯在跟你講人生道理一樣親切。現在YouTube都還找得到當年的錄音版本,雖然音質有點沙沙的,但反而更有懷舊的味道。

這首歌之所以能流傳這麼久,除了旋律好記,更重要的是歌詞講的道理永遠不過時。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少聽台語老歌,但「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」這句話早就變成台灣常用的俗語了。有時候在公園看到老人家在樹下乘涼,都會忍不住想起這首歌呢!

最近在聽老歌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問題:這首歌最早是什麼時候發行的?其實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,發行年份可能比想像中還要早,有些甚至已經陪伴我們超過半個世紀了。今天就來聊聊幾首台灣人一定聽過的經典老歌,看看它們到底有多”資深”。

先來說說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,這首歌被無數歌手翻唱過,但你知道它最早是1973年由陳芬蘭演唱的嗎?當時還不是主打歌,直到1977年鄧麗君重新詮釋後才爆紅。另一個例子是《橄欖樹》,齊豫的版本大家都很熟,但其實這首歌在1971年就由楊弦創作了,只是當時是用英文演唱的《The Olive Tree》。


下面整理幾首經典歌曲的發行年份對照表:

歌曲名稱 原唱者 最早發行年份 備註
月亮代表我的心 陳芬蘭 1973 鄧麗君1977年翻唱走紅
橄欖樹 楊弦 1971 英文版原名The Olive Tree
外婆的澎湖灣 潘安邦 1979 校園民歌時期代表作
愛拼才會贏 葉啟田 1988 台語歌曲經典

有時候真的會嚇一跳,像《愛拼才會贏》這首歌,明明感覺沒那麼久遠,但其實已經是1988年的作品了。這些老歌能夠歷久彌新,除了旋律動聽,歌詞寫得深入人心也是關鍵。比如《外婆的澎湖灣》描寫的童年回憶,不管哪個世代的人聽了都會有共鳴。

說到這裡,不得不提台灣的校園民歌運動,1970年代後期到1980年代初期的作品特別多。《如果》這首歌大家應該都聽過,它是1979年由邰肇玫創作的,當時她才19歲,真是天才少女啊。這些歌曲雖然年代久遠,但現在聽來依然清新動人,完全不會覺得過時。

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歌

最近在網路上聽到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》這首歌,不少台灣朋友都在討論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》歌詞在講什麼?其實這首歌用很生活化的比喻,講述了世代傳承與感恩的深刻道理。歌詞中提到的「種樹」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,更隱喻著長輩們辛苦打拼、為後代鋪路的無私奉獻。

整首歌的意境很台灣味,就像我們常說的「吃果子拜樹頭」,提醒我們要懂得飲水思源。歌詞用簡單的句子勾勒出台灣人最熟悉的生活場景,像是阿公在田裡揮汗如雨、父母熬夜工作的畫面,這些都是「種樹人」的縮影。而現在能坐在樹蔭下乘涼的我們,更應該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福氣。

歌詞段落 隱含意義 生活對應
「雙手粗糙換來幼苗」 長輩的辛勞付出 父母加班賺錢供子女讀書
「風吹日曬不曾喊累」 堅持不懈的精神 農夫耕作、工人打拼
「樹蔭底下笑聲朗朗」 享受成果的喜悅 全家出遊、孩子快樂成長

特別喜歡副歌部分那種溫暖的語氣,就像長輩在耳邊輕聲叮嚀。歌詞沒有說教感,反而用「樹長高了」、「果子甜了」這些具體的意象,讓人更容易理解傳承的重要性。這種寫法很符合台灣人重情義的性格,把大道理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裡。

仔細聽會發現,歌詞中處處都是台灣人熟悉的元素。像是「午後的蟬鳴」、「老厝前的榕樹」,這些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共同的記憶。創作者很巧妙地用這些畫面,喚起聽眾對家鄉、對親人的情感連結,讓人不禁想起自己生命中那些默默「種樹」的人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