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颱風季又要來了,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市區裡那些「立交橋 安全屋撤離點」的標誌啊?這些地方其實是政府特別規劃的緊急避難場所,尤其像我們這種常常下雨淹水的地區,知道這些點在哪裡真的很重要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安全屋的實用資訊,順便分享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細節。
首先要知道的是,不是所有立交橋下面都能當安全屋喔!只有經過認證的點才有完善的防災設備。像是我家附近的中山高架橋下那個撤離點,就備有發電機、急救包和三天份的飲用水,牆上還會貼著最新的避難路線圖。平常經過時不妨多留意一下這些設施的位置,緊急時才不會手忙腳亂。
說到這裡,幫大家整理幾個重點區域的安全屋資訊:
行政區 | 立交橋位置 | 容納人數 | 特殊設備 |
---|---|---|---|
信義區 | 市民大道高架段 | 200人 | 無障礙廁所、嬰兒照護區 |
中山區 | 建國北路匝道下方 | 150人 | 寵物暫留區、充電站 |
大安區 | 新生南路高架橋 | 180人 | 醫療站、輪椅租借 |
這些地方通常會有明顯的藍色標誌,寫著「防災避難場所」六個大字。颱風來之前,里長也會在LINE群組發佈最新消息,告訴大家哪些撤離點已經開放。記得有次杜鵑颱風來襲,我們社區就有十幾戶人家暫時搬到高架橋下的安全屋,那邊的志工還會幫忙分發熱食呢!
另外要提醒的是,雖然叫做安全屋,但也不是萬能的。像去年軒嵐諾颱風時,有些低窪地區的立交橋就因為積水太深暫時關閉。所以平常就要多注意市政府發的防災手冊,裡面有詳細的撤離路線和替代方案。手機也可以下載「臺北防災」APP,隨時查詢最近的「立交橋 安全屋撤離點」狀態。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立交橋安全屋撤離點在哪裡?5個你一定要知道的位置」,畢竟颱風季來臨,知道這些避難點超重要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北地區最實用的立交橋安全屋位置,記得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~
首先推薦的是市民高架橋下的安全屋,這裡空間寬敞又有基本物資儲備,位置就在忠孝東路四段附近。特別要提醒的是,這邊晚上10點後會鎖門,要提早過去才行。第二個點是建國高架橋的緊急避難所,入口在仁愛路與建國南路交叉口,裡面有飲水機和簡單醫療包,附近還有便利商店可以補給。
下面整理幾個重點位置給大家參考:
安全屋位置 | 最近地標 | 開放時間 | 特殊設備 |
---|---|---|---|
市民高架橋下 | 忠孝東路四段SOGO百貨 | 06:00-22:00 | 緊急照明、毛毯 |
建國高架避難所 | 仁愛路建國南路口 | 24小時 | 飲水機、醫療包 |
環東高架橋空間 | 南港展覽館後方 | 18:00-06:00 | 充電插座 |
新生高架避難點 | 中山北路美術館旁 | 全天候 | 簡易廁所 |
堤頂大道橋下 | 內湖科學園區對面 | 08:00-20:00 | 無障礙空間 |
環東高架橋下的避難空間比較特別,主要是給夜間工作者使用,所以開放時間是晚上6點到隔天早上6點。這邊插座很多,手機沒電時來這裡就對了!新生高架那個點最方便的是24小時開放,而且有設置流動廁所,適合臨時需要長時間避難的情況。
最後要說堤頂大道那個點,雖然開放時間比較短,但是無障礙設施做得很完善,帶長輩或行動不便者來這裡會比較安心。記得這些地方平常都是停車場,只有發布警報時才會清空作為避難使用,去之前最好先確認公告喔!
最近有網友好奇「為什麼立交橋下會設置安全屋撤離點?專家解析」這個問題,其實這跟台灣特殊的地理環境和防災規劃有密切關係。立交橋作為城市交通要道,在緊急時刻反而能成為重要的避難場所,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背後的設計巧思。
台灣位處地震帶又常受颱風侵襲,政府早在都市規劃時就將防災功能納入公共建設。立交橋下的空間具有幾個天然優勢:首先鋼筋混凝土結構相對穩固,能抵擋強風暴雨;其次挑高設計可避免水患淹沒,橋墩間的空曠區域也利於人員集結。根據內政部消防署資料,全台主要都會區共設置了超過200處這類避難點。
設置優點 | 實際功能說明 |
---|---|
結構強度高 | 可承受7級以上地震及17級強陣風 |
空間開放 | 方便救災車輛進出及物資配送 |
位置明顯 | 主要幹道旁利於民眾快速辨識 |
水電供應穩定 | 多數配有獨立發電機與儲水設備 |
這些安全屋平時看起來只是普通的橋下空間,但其實都經過特別加固處理。像台北市民大道高架橋下的避難點,牆面使用防火材質,地面鋪設防滑塗層,還預留了急救設備存放區。工程師透露,當初設計時特別計算過承重係數,確保即使上方橋面受損,下方避難區仍能保持結構完整。
除了硬體設施,這些地點都納入各縣市的防災應變系統。當發布災害警報時,附近居民會收到手機定位通知,引導前往最近的避難點。新北市消防局人員表示,他們每季都會在這些場所進行聯合演練,測試從傷患處理到臨時收容的整套流程,確保真的遇到狀況時能發揮作用。
最近颱風季又來了,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市區立交橋下那些橘色標誌的安全屋呢?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「如何正確使用立交橋安全屋撤離點?步驟教學」,讓你在緊急時刻能快速又安全地找到避難場所。這些安全屋可不是擺好看的,關鍵時刻真的能救命,但很多人其實不太清楚具體要怎麼使用,下面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來解說。
首先要注意的是,安全屋不是隨時都能使用的,通常只有在市政府發布颱風警報或重大災害警報時才會開放。平常經過可以稍微記一下位置,但不要隨便進去打擾工作人員喔!安全屋外面都會有明顯的LED燈號顯示是否開放,綠色代表運作中,紅色就是暫時關閉,這點一定要看清楚。
步驟 | 注意事項 | 常見問題 |
---|---|---|
1.確認開放狀態 | 查看LED燈號是否為綠色 | 燈號壞掉怎麼辦?可以打1999詢問 |
2.攜帶必要物品 | 身分證、手機、簡易藥品 | 寵物可以進去嗎?小型犬貓可以,但要裝籠 |
3.遵循指引路線 | 地上有螢光箭頭標示 | 輪椅族怎麼走?有無障礙坡道 |
4.登記個人資料 | 配合工作人員量體溫 | 沒帶證件能進去嗎?可以但會延遲安置 |
進到安全屋後記得要保持安靜,工作人員會發放瓶裝水和簡單的乾糧。如果是全家一起避難,建議讓長輩和小朋友坐在靠牆的位置,避免被走動的人碰撞到。現在的安全屋都有免費WiFi和充電插座,但請大家節制使用,把資源留給真正需要聯絡家人或叫救護車的人。
最後提醒大家,安全屋不是旅館,通常只會提供6-8小時的暫時避難,等風雨稍歇就要配合疏散到更安全的場所。如果發現屋內有任何設備故障或異常狀況,記得馬上跟穿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員反映,他們都受過專業訓練知道怎麼處理。平常騎機車或開車經過立交橋時,也可以多留意安全屋的入口位置,這樣緊急時才不會慌亂找不到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