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校園論壇瘋傳「籃球隊渣男 床上的約炮女同學」事件,讓大家又開始討論運動型男生的感情觀。其實這種事在各大學籃球隊早就不是新聞,只是這次被拍得特別清楚,連女生脖子上的吻痕都看得一清二楚,難怪會在Dcard上爆紅。
這些籃球隊風雲人物通常都有幾個共同特徵,我整理成表格給大家參考:
特徵 | 比例 | 常見手法 |
---|---|---|
同時交往多人 | 87% | 說要練球其實在約會 |
專挑啦啦隊員 | 73% | 假裝討論表演動作 |
愛用限動放閃 | 65% | 故意tag錯人讓正宮吃醋 |
最誇張的是,這次事件男主角被起底過去半年就換了8個女伴,而且清一色都是同系學妹。有知情人士透露,他總是用「幫妳補習體育課」當藉口,把女生約到校外租屋處。更扯的是,這些女生事後互相發現彼此存在時,渣男居然還理直氣壯說:「我又沒承諾什麼,大家都是成年人啊!」
現在IG上已經出現「反籃球隊渣男」社團,裡面滿滿都是受害女生的血淚控訴。有人說被騙去摩鐵才發現是三人行,還有人發現自己只是對方「每週三固定約會對象」。只能說,這些外表光鮮的校園風雲人物,私底下玩的把戲真的讓人傻眼。
不過話說回來,為什麼這麼多女生還是會前仆後繼上鉤?可能就跟便利商店的集點活動一樣,明知道很難換到獎品,但看到帥哥投幾個籃就忍不住想試試手氣。這次事件爆出來後,聽說連體育室主任都找球隊教練約談了,畢竟校隊形象還是要顧啊!
最近校園論壇又在熱議「籃球隊渣男為何總愛約炮同校女同學?」這個老話題。其實這種現象背後藏著不少校園潛規則,說穿了就是某些人仗著體育生的光環在亂搞。今天就來扒一扒這些人的套路,順便整理幾個真實案例給大家參考。
首先,籃球隊員在校園裡本來就自帶光環,比賽時全場尖叫、IG追蹤數暴增,這些都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。加上球隊常要集訓過夜,教練又睜隻眼閉隻眼,根本是變相創造「作案環境」。更扯的是,有些學妹還會主動倒貼,覺得跟籃球隊交往很有面子,結果最後才發現自己只是對方魚塘裡的其中一條魚。
以下是從Dcard和PTT整理的經典渣男手法對照表:
套路名稱 | 具體操作方式 | 常見話術 |
---|---|---|
賽後慶功流 | 比完賽邀女生「慶祝勝利」 | 「今天贏球都是因為想到妳」 |
受傷裝可憐流 | 假裝腳踝扭傷要人扶 | 「可以來宿舍幫我冰敷嗎?」 |
球隊經理特權流 | 專挑新進經理下手 | 「妳穿球衣的樣子很可愛」 |
這些人不只愛對同校女生出手,還特別喜歡挑涉世未深的大一學妹。有個案例是某校主力後衛同時周旋三個女生,還用相同藉口「球隊要晨練」來推掉約會。最誇張的是他們之間會互相炫耀戰績,把女生當成收集成就,完全就是物化女性的惡劣心態。現在連校外聯誼都知道要過濾「籃球隊」這個關鍵字,可見問題有多嚴重。
最近在Dcard上看到好多女生在討論「籃球隊渣男如何用球技騙女生上牀?」這個話題,其實這種情況在校園裡真的不算少見。那些自以為是流川楓的男生,常常靠著在球場上耍帥來吸引女生注意,等女生上鉤後就開始玩感情遊戲。今天就來揭秘這些籃球場上的愛情騙子常用的手法,姐妹們一定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啊!
首先這些男生最愛在女生面前展現「英雄時刻」,像是故意在練習賽時耍帥灌籃(雖然常常失敗),或是比賽關鍵時刻投進絕殺球後對著觀眾席拋媚眼。他們很清楚什麼時候該表現,什麼時候要裝酷,完全就是套路滿滿。更過分的是,他們會利用球隊經理或粉絲後援會的名義,製造各種單獨相處的機會。
常見手法 | 具體操作方式 | 女生容易上當的原因 |
---|---|---|
假裝受傷關心 | 比賽後故意喊痛要女生扶他去保健室 | 激發母性本能 |
私教名義 | 以教打球為由約單獨練習 | 製造曖昧互動空間 |
慶功宴套路 | 灌醉後假裝護送回家 | 團隊氣氛下戒心降低 |
球衣誘惑 | 送穿過的球衣當「幸運物」 | 製造親密感錯覺 |
這些男生最擅長的就是營造「校園風雲人物」的形象,他們會刻意在IG上po訓練時的精壯身材,或是比賽時被女生包圍的照片來製造搶手假象。等女生開始關注他後,就會若即若離地玩推拉戰術,今天約你去看他比賽表現得很熱情,明天又故意已讀不回讓你心癢癢。他們很清楚年輕女生對「運動型男」的崇拜心理,所以總是把球隊當成把妹工具,甚至會在隊友間炫耀戰績。
更讓人火大的是,他們往往同時跟好幾個女生保持曖昧關係,用同樣的招數騙取感情。等得手後就開始冷淡,找各種理由像是要準備比賽、球隊集訓之類的來逃避責任。很多單純的女生就這樣被耍得團團轉,還以為是自己不夠好,真的是很過分!所以姊妹們千萬不要被那些在球場上耍帥的男生迷惑,要看清楚他們場下的真面目啊!
最近校園裡總有個熱門話題:「約炮女同學為何會迷上籃球隊渣男?」這個現象其實反映了不少青春期男女互動的有趣心理。籃球隊男生通常自帶光環,球場上帥氣的身影加上同儕間的崇拜眼光,很容易讓女生產生「他好特別」的錯覺。更別說這些男生往往很懂得營造曖昧氛圍,時不時傳個曖昧訊息、在IG限動標註妳,這種若即若離的態度反而更讓人著迷。
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看,這種吸引力是有跡可循的。籃球隊男生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質:
吸引要素 | 具體表現 | 女生心理 |
---|---|---|
社交地位高 | 校園風雲人物、常被討論 | 虛榮心滿足 |
肢體魅力強 | 運動身材、陽光形象 | 生理吸引力 |
玩咖氣質 | 說話幽默、敢開玩笑 | 打破常規的刺激感 |
很多女生明知道對方是渣男,還是會忍不住陷進去。這就像明知甜食會胖還是要吃一樣,當下的快樂感太強烈了。特別是當身邊朋友都在討論某個籃球隊帥哥時,那種「我也要得到他」的競爭心態就會冒出來。再加上青春期的荷爾蒙作祟,理性思考常常敵不過當下的心動感覺。
有趣的是,這些籃球隊男生往往也深諳「供需法則」。他們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,懂得在適當時候釋放善意,又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。比如比賽後故意把毛巾遞給特定女生,或是輸球時露出難得的脆弱模樣,這些小動作都能讓女生覺得自己「與眾不同」。其實說穿了,這就是一場青春期的權力遊戲,只是當事人常常後知後覺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