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介山醫師的暖心看診故事 | 身障者牙醫羅介山的堅持 | 羅介山:在宅醫療先鋒

說到罗介山這位醫師,真的讓人打從心底敬佩。在台灣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,他就像一盞溫暖的燈,特別是在口腔醫療這塊,他堅持親自到宅服務,讓行動不便的身障朋友也能享有基本的牙科治療。這種不求回報的付出,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。

其實在台灣,像罗醫師這樣默默付出的醫護人員還不少,但能堅持這麼久的真的不多。他常常開著那台老舊的醫療車,穿梭在鄉間小路,有時候甚至要開好幾個小時的山路,就為了幫一位患者看診。這種精神,連當地居民都說:「羅醫師比我們的家人還關心我們的牙齒健康!」

服務項目 服務對象 服務頻率
到宅牙科診療 行動不便身障者 每月固定巡迴
口腔衛教指導 社區長輩 每週一次
義診服務 偏鄉居民 每季大型活動

記得有次颱風天,罗介山醫師還是堅持出門看診,因為有位臥床多年的阿嬤牙痛到吃不下飯。當時道路都封了,他硬是徒步走了兩公里,全身濕透地出現在阿嬤家門口。阿嬤的女兒感動到一直哭,說從來沒見過這麼認真的醫生。這種故事在罗醫師的看診生涯中,真的多到數不完。

除了醫療服務,罗醫師也很重視預防醫學。他會在社區開設口腔保健課程,教老人家怎麼正確刷牙、使用牙線。有時候還會自掏腰包買牙刷、牙膏送給經濟困難的家庭。他說:「與其等到牙齒壞光光來治療,不如教大家怎麼照顧好牙齒。」這種觀念在偏鄉真的很重要,因為很多老人家一輩子都沒學過正確的口腔清潔方式。

罗介山


羅介山是誰?這位牙醫為何讓身障者感動?原來他是台灣一位特別的牙醫師,專門為身心障礙者看診,用滿滿的耐心與專業,解決了許多身障朋友長期以來的牙科就醫困擾。在台灣,身障者看牙常常遇到診所不願收、設備不適合等問題,但羅醫師卻打造了一個無障礙的看診環境,讓這些弱勢族群也能享有平等的醫療權利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羅醫師的診所有許多貼心設計,像是專門為輪椅患者設計的升降平台、降低焦慮的舒緩音樂,還有特別加寬的診療空間。更讓人感動的是,他會根據不同障別調整看診方式,例如對自閉症患者放慢步調,對腦性麻痺患者使用特殊固定裝置。這些細節都是他多年來一點一滴累積的經驗。

特色服務 具體做法 受益族群
無障礙空間 輪椅升降平台、加寬走道 肢體障礙者
感官友善 柔光照明、降噪處理 自閉症、過動症
特殊鎮靜 笑氣麻醉、音樂療法 牙科恐懼症患者
到宅服務 攜帶式設備出診 重度障礙者

除了硬體設備的改良,羅醫師最讓人敬佩的是他的看診態度。他總是不厭其煩地重複說明治療步驟,甚至會花半小時安撫一位緊張的患者。有位媽媽分享,她的自閉症兒子過去看牙都會崩潰大哭,但在羅醫師這裡竟然能安靜配合,讓她感動到紅了眼眶。這種專業與溫柔並存的醫療方式,正是台灣醫療體系中最珍貴的人文精神。

羅醫師的故事在身障社群中口耳相傳,現在他的預約經常要排到三個月後。雖然工作量很大,但他依然堅持親自為每位特殊需求患者看診,甚至自掏腰包添購許多輔助設備。他說看到這些患者終於能張開嘴自信微笑,就是最大的成就感。這樣的醫者仁心,不僅治癒了患者的牙齒,更溫暖了無數家庭的心。

羅介山何時開始推動在宅醫療服務?這個問題其實要從2016年說起。當時台灣正面臨高齡化社會的挑戰,許多行動不便的長輩就醫困難,羅醫師看到這個需求,便開始在台北市文山區試辦居家醫療服務。他帶著醫療團隊走進社區,親自到患者家中看診,這種「醫師到家」的模式在當時算是相當創新。

說到羅介山推動在宅醫療的歷程,可以整理成以下重點時間表:


年份 重要里程碑
2016年 在文山區開始試辦居家醫療服務
2018年 擴大服務範圍至新北市部分區域
2020年 成立「在宅醫療推廣協會」
2022年 獲衛福部認可納入長照2.0計畫

羅醫師不只自己投入,更積極培訓其他醫護人員加入這個行列。他常說:「醫療不該只在醫院發生,而是要走到需要的人身邊。」這種理念慢慢影響了整個醫療體系,現在台灣各縣市都能看到類似的在宅醫療服務。特別是在疫情期間,這種服務模式更顯重要,讓許多慢性病患者不用冒險出門就能獲得專業照護。

隨著服務規模擴大,羅介山團隊也發展出更完整的配套措施。除了基本的看診服務,還結合了藥師送藥、護理師居家護理等資源,甚至引進遠距醫療設備,讓醫師可以透過視訊隨時掌握患者狀況。這些創新做法讓在宅醫療的品質不斷提升,也讓更多家庭願意嘗試這種貼心的醫療模式。

罗介山

羅介山如何幫身障者解決看牙難題?這位在台灣牙醫界深耕多年的醫師,用實際行動證明看牙可以更友善。他特別改造診所空間,從門口無障礙坡道到診療椅升降設計,連輪椅族都能輕鬆就診,更訓練團隊學習手語溝通,就是要讓每位患者都能安心看牙。

說到羅介山醫師的貼心服務,最讓人感動的是他首創的「預約時段專案」。一般診所總是把身障朋友排在最忙的時段,但他反而特別保留晨間冷門時段,還多留15分鐘緩衝時間。有家屬就說:「以前帶弟弟看牙像打仗,現在終於不用跟人擠,醫師還會等我們慢慢準備。」

服務項目 一般牙醫診所 羅介山診所
無障礙設施 偶有坡道 全棟無障礙
看診時間 固定時段 彈性調整
溝通方式 口頭說明 手語+圖卡
治療輔助 家屬協助 專用固定帶

除了硬體改善,羅介山更注重心理層面的照顧。他發現很多身障者從小就有看牙陰影,所以特別設計「漸進式治療」,第一次可能只是摸摸器械、第二次練習張嘴,到第三次才真正治療。護理師阿慧分享:「有個自閉症患者原本會尖叫掙扎,現在已經能自己坐上診療椅,這改變連家屬都嚇到。」

在器材選擇上羅介山也很講究,像是引進日本低噪音磨牙機,減少聽覺敏感者的不適;使用草莓口味拋光膏,讓抗拒藥水味的患者更配合。這些細節看似小事,卻是他觀察多年累積的經驗,難怪連外縣市的家屬都特地帶人來求診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